2017年静安区社区基金(会)发展共识营圆满举行
近年来
社区基金(会)在上海迅速发展
静安区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2015年静安区创建
“全国第三批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提出了“理顺社区发展基金运行体制机制
助推社区居民自治”的主题
2017年12月12日-12月13日
由上海市静安区民政局主办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承办的
“社区基金(会)发展共识营”开营!
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 汤晋苏
静安区委常委、副区长 刘燮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 胡近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 姜文宁
出席开营仪式
开营仪式由静安区民政局局长贾先斌主持
开营动员
刘燮
静安区委常委、副区长
对于进一步发挥共识营的作用,刘区长提出三点希望和要求: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有针对性。希望大家带着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问题、困惑,有针对性的来研讨。也希望大家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和专家探讨互动,真正形成共识。
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做到学以致用。希望大家坚持学用结合,首先要在街道的主要领导层面形成共识,然后推到各个层面具体推动运作,让这次共识营的学习成果更好的转化为实践成果。
三是坚持发展导向,打造多方治理格局。社区基金(会)通过链接街道、居委会、社区居民等多方的力量,促进社区和谐共融。通过社区分析工具,实现需求与资源的有效对接。通过深入推进居委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发挥好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居委会的基础作用,找准社区民主协商的关键环节,完善制度衔接和组织保障,进一步落实社区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向上滑动可查看更多内容)
领导、专家、基金会领军人物和社区一线工作人员
带你求解有关“社区基金(会)发展”的千头万绪!
中国城乡社区治理政策回顾与展望
汤晋苏
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
副司长
首先,汤晋苏副司长对静安区城市社区建设和基层治理工作从六个着眼、四个规范、四个结合方面给予了高度的概括和充分肯定。
在工作要求上体现了六个着眼:
一是着眼于围绕大局,服务大局;
二是着眼于工作连续性、统筹性、时效性;
三是着眼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
四是着眼于社会建设和社会服务;
五是着眼于提高质量、提高水平、提高能力;
六是着眼于公正促进、公平促进。
在工作步骤上体现了四个规范:
一是注重了以前工作规范的升华;
二是注重了对新开展工作的研究;
三是注重了整体工作的统筹和现有资源的整合;
四是注重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认真解决。
在工作思路上体现四个结合:
一是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相结合;
二是落实任务与长效机制相结合;
三是总体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
四是侧重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汤司长要求在接下去的实践和探索中,要进一步搞清楚基层政权的概念,要整体研究。首先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包括党组织建设、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组织建设做好相当于我们把房子地基打好,地基决定了楼层,决定工作内容,组织建设越加强,内容就越丰富,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就越强。
其次要关注基层民主建设,要认识到民主具有双重性质的特点,既有目标的性质、也有手段的性质,对它的认识不能抽象孤立,也不能平面化,而是要积极辩证。基层协商民主不是以简单的多数替代少数,不以数量的概念决定决策的正确与否。
同时,要强调在协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化解和逐步统一不同的思想认识,允许保留不同看法,并征求意见,给予实践和检验的机会。汤司长提出,我们做基层治理,就是要为老百姓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改革创新要是有一个舞台,那也是一个规范的舞台。静安区有研究的力量,干部素质高,今天的共识营就是一种领先,希望能够做好创新试点。
《慈善法》
背景下的社会治理与社区基金会使命
徐家良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 院长
徐教授提出,《慈善法》的创新点:一是概念创新,二是体制创新,三是打破公募权的垄断,激活竞争机制,四是依法成立行业组织,五是明确慈善信托管理部门,六是建立评估机制。
在实践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政府与基金会的关系,社区居民与社区基金会的关系,其他社会组织与基金会的关系,企事业单位与基金会的关系。社区基金会能调整社会关系,推动政府深化体制改革,也需要更多的政策关注。
我国社区基金会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径
饶锦兴
深圳社会组织研究院 院长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研究员
饶院长从深圳社区基金会发展情况谈起,用5W2H(why、where、who、what、when、how、how much)的概念,分析了我国社区基金会的功能定位和实现路径。
社区基金会呈现出五个功能:本地资助者、本地问题回应者、社区议题倡导者、慈善资源管理者、跨界合作推动者。但也遇到发展问题,如发展规模较小,作用不明显,内生动力不足,受到行政化思维的局限,政策不配套、不落实和机制体制尚存在障碍,专职专业人才队伍严重缺乏等。
社区基金会功能发挥的实现路径,要寻找本土特色,明确在多方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要以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切入点,树立捐赠人服务理念,积累和管理好各种捐赠基金,培育好社区基金会的支持性机构。
营造社区基金会发展的制度环境
曾永和
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
副局长
曾永和副局长就营造社区基金会发展的制度环境,结合上海特点,做了深入解析。他指出,目前社会组织发展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一要解决政治信任问题,二要处理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三要处理好依法自治的问题。而社会组织在治理中的优势:一是个性化的优势,二是专业化的优势,三是社会化的优势,四是第三方身份。
曾局长分享了上海基金会发展的现状。他总结了上海基金会的几个特点:数量稳步增长,质量不断优化,捐赠收入创历史新高,公益慈善主力军作用明显。而上海基金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内部建设亟待加强,规范运作有待加强,风险防控意识有待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关于社区基金会,曾局长提出要准确把握社区基金会的发展方向,认清一个使命(创新社区治理)、两个特征(社区中基金,基金中社区)、三个目标(资源、结构、项目)、四个防止(防止行政化、同质化、僵化、异化)。要加大社区基金会发展的研究探索,注重源头把关,治理结构多元化,规范章程。
共识夜话:
社区发展基金运行体制大家谈
陈映芳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教授
静安区街道(镇)、居民区、社会组织的代表和专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提出了“如何把基金管理的更规范?”、“社区基金会能够跨地区,服务于更多有需要的社区乃至地区吗?”、“社区共治金运作中,无法对捐赠企业开具发票怎么办?”、“政府和社区基金会的关系在实际运作中如何把握?政府该不该管?怎么管?财政资金是否可以作为种子资金?”、“企业愿意独资投入一个社区基金会的积极性如何保护,又怎样规避风险和弊端?”、“社区基金会应该有哪些规范化建设?”等多个问题。
学员的问题不乏尖锐,对社区基金会的期待和困惑充分显现,专家和学员互相启发,互问互答,思想充分交锋,120分钟火花四溅,为进一步形成共识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向上滑动可查看更多内容)
陈阵
黑龙江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建设处
处长
陈处长对中国社区建设的历史进行了回顾,他认为,城市社区的现状表现为:“睡城”——认同感和归属感缺乏;“熟人社会”——社区内部的低信任度;“原子化”——日常生活公共化和人际关系疏松化;“城市病”——社区参与不足的困境。他还介绍了农村社区的现状和未来路径、社区治理中不能回避的养老问题,并就在黑龙江省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的方法和思考做了分享。
诸昳
上海映绿事业发展中心 顾问、
公益筹款人联盟 顾问、
上海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
原秘书长
诸昳根据自身的丰富社区基金会实践经验,通过星巴克、善淘网、国安社区等实际例子,提出要重视与钱无关的社区资本。她还详细介绍了政府和企业打交道的方法和技巧。建议政府跟企业打交道的时候,要对自己有信心,建立常规沟通的良好渠道。
刘建军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副院长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教授
中国社会治理到底怎么搞?刘教授分享了自己的几个关注点。
一个是对中国社会的判断,另一个是社区的物权治理,第三个是关注治理单元。最后,刘教授还提出了“风度”说。社区要有“温度”,城市要有“风度”,风度加温度才能构成良好的善治。
谈小燕
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
教师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博士后
谈老师认为,当前社会治理面临主要问题:一是政府,公共服务精准性不够,政策供给不足,文件很多,但是缺少老百姓真实需要的;二是物业,有的小区没有物业公司,靠居民自管;三是居民,需求多样化、复杂化;四是社会组织,有能力的社会组织缺乏,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需要改进。
新时代,如何创新社会治理,就要了解社区居民需求,获得社区居民的信任,注重人情。社会治理最核心的是“人”,需要跨界资源整合,激发内生的活力。
朱秋霞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
副秘书长
朱秘书长跟大家分享了真爱梦想在十年发展历程中管理和筹资方面的经验。
一是用商业化模式运作公益,拥有专业的组织架构与完善的内部管理,通过年报等方式做到财务公开透明,严格资金管理。二是关于基金会资金来源问题,要提前做好资金来源的策划,建议收入来源多元化,多种来源共同存在。三是将社区的平台联动起来,建立众筹模式,降低筹款成本,提高筹款效能。
结营
共识营的共识
之一是课程精彩,学有所得;
之二是不断学习,学用相长;
之三是加强创新实践,勇于担当,敢于探索。